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5)(4 / 10)
切。某些影视作品,常从那些文章和书中直接“借用”塑造毛泽东艺术形象的素材。某些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也常从那些文章和书中吸收“营养”。那些文章和书,通力描写了一位在日常生活中俭朴、风趣、平易近人而又体恤人、一向乐观而又有时多愁善感、爱读书又爱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毛泽东。
这些当然都是真实的毛泽东的一面。但仅仅是一面而已。
这些也是普遍的中国人从前所不知毛泽东逝后很感兴趣的。
那些文章和那些书,满足了普遍的中国人间接贴近地感觉毛泽东的心理愿望。
但是,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我,多么希望中国能出现一部关于毛泽东的、其认识价值如美国的麦克阿瑟晚年所著的关于“越战”问题的权威性的书啊!
我认为我的希望,也代表着许多中国人,尤其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想法。
同时我也明白,在近五六年内,希望只能是希望。
当现仍在世的,为数已经极少的,具有历史见证人资格的中国老人们皆遁入历史之后,这样的书的出现,无疑将更加困难了。
于是思考毛泽东,渐渐成了我日常用心的一部分内容。对于自己想要明白的事,既然别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白,那么也就只有独自思考。我读一切自己所见到过的关于毛泽东的文章和书。企图从中发现这位旷世伟人与中国及普遍的中国人之命运的更深一层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但从前主宰着中国及中国人的命运,现在也依然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命运发生着割不断的牵制。
毛泽东逝世前几年,在给他的夫人江青那一封著名的信中曾预言——“我死后,别人们还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打着我的旗号……”
每当我联想到他的这句话,心中总不免生出一股冷嗖嗖的敬畏。那敬畏如一个凡人对神祇的预言的敬畏。
我曾反复咀嚼这句话,越咀嚼越觉得,其中既包含着上帝般的自信,亦包含着对于后人的轻蔑似的。
究竟是些什么因素,竟使逝世前的毛泽东如此之自信呢?
在近当代世界史上,除了毛泽东,又有哪一位领袖或政治家敢在生前说出这样的话呢?而且还说对了呢?
一个中国人,哪怕将“毛泽东现象”思考明白了一点点,对于中国之事,或许也就会看得稍微清楚了几分吧?
这即使不能说是有意义的,也起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