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5)(8 / 10)
忧郁的而并非惊喜的目光审视“暴力革命”。我们多读一些有关马克思的回忆录和传记便会知道,其中以较翔实可靠的根据告诉我们——马克思并不认为“暴力革命”是“革命”的唯一正确的方式。
诚然,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纪念马克思的文章中曾说过——马克思首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革命导师”,按照他的革命理论进行“革命”,并将这种“革命”的目标在全球实现,乃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的纪念。
由于恩格斯与马克思的特殊关系,恩格斯的话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影响可谓深矣。毛泽东是马克思学说中那一部分“革命”思想的最虔诚的信徒之一。也是最坚定的实践者之一。
但一个事实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次次“革命”在先,马克思的“革命”学说在后。究竟是“学说”指导“革命”,还是“革命”需要“学说”,马克思之被奉为“革命导师”,于他个人情愿与否,似乎是相当值得研究的。
现在,有些中国共产党人迷惘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最基本的观点上似乎错了。因为资本主义不但没有死亡,反而空前地繁荣昌盛了起来。
其实马克思主义恰恰在这一点上并没有错。因为马克思的预见的前提是——如果资本主义并不能寻找到缓解阶级矛盾的有效方式,那么它将有可能被无产阶级纷纷兴起的“暴力革命”所埋葬。
资本主义寻找到了那一有效方式——民主+高速发展的经济。
一切以为全部马克思的著作,仅仅不过是“革命家”的“革命指南”的人,最终都难免会对马克思主义有所失望,将自己所犯的认识性的错误,转嫁为马克思的“错误”。窃以为,事实恰恰相反,马克思没错。
19. 路在脚下,任重而道远
(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面对贾庆林同志的发言)
我发言的题目是“路在脚下,任重而道远”。我首先要谈我的中国大感觉——因为我的建言以此为前提。
当梁漱溟是一个青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曾问他:“这个世界还能变好吗?”——他当时没回答,因为自己也不知道。那一天,梁巨川因亲历了清末民初的种种乱象倍觉失望,投河而殁。梁漱溟晚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了以上问题: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能变好的。
我和他对我们这个世界抱有同样乐观的看法。我认为他的话也包含对于我们中国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