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另一种“中国特色”(12 / 15)
不是更有利于判断相互之间的真态度、真立场了吗?不是更有利于相互了解了吗?见人不见面,见面不见人,当面不好直抒的己见,不是直抒起来没了心理障碍吗?
于是通过严格民主程序和宪法程序达成共识——东北西北,此地设国务院某些机关单位及各国使馆;他地设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各国驻华商业机构,往来流动,悉听尊便。
全世界目瞪口呆晕菜了。外国传媒一概只有如实报道的份儿,完全不知该怎样评论了。
举世为之失语!
哇塞!中国真的不差钱哎!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真是大大的来了一次思想解放啊!中国领导人太有才了!
正是:
“千钧霹雳开新宇”
“地动三河铁臂摇”
于是堵塞在许多条国道上的人们也载歌载舞、彻夜狂欢。天甫一亮,分为三路,继续挺进!
一半中国变成了大工地。
于是一片片一马平川之地上高楼大厦平地起,都成了滚烫滚烫的热土!中央财政的钱、民间财神的钱、海外投资的钱、银行的钱、洗钱家的钱、黑帮团伙的钱、干净的不干净的钱,源源不断流向以上热土。当地政府官员眉开眼笑,当地百姓心花怒放。中国一半农民工心里踏实了,他们估计10年内有活可干、有钱可挣了……
5. 让咱爸咱妈过几天元首般的日子!
车队依然行驶在寂静无人的长安街。
北京,只剩下不足五百分之一的人。某些属于老北京人的孤寡老人了,他们不愿走,宁肯与北京作最后的亲密厮守。从前他们是住在市中心区的各条胡同里的,后来在轮番拆迁中,他们的家不得不一次次向外环转移。他们对老北京太有感情,皆执意回到从前生活过的胡同里重温旧梦。但那些胡同已无处可觅,旧梦只能是梦了。所幸北京仍保留着几处改造过的四合院,多少给了他们的记忆一点儿慰藉;便集中住在那些四合院里,自食其力,过起了还童而温暖的想象生活。由于他们的坚守,便有些青年志愿者也滞留在北京,承担起关照他们的义务。又所幸遗弃在北京的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可供留下的人按需所取,取之不尽。
也有某些人用他们的积蓄买了房子,房价降到简直就像白给似的,不由他们不赌一把。倘地震完全是子虚乌有之事,那不是占了大便宜了吗?既然全部的积蓄都赌上了,也就不在乎连命一并赌上。一文不名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