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2)(13 / 24)
,我常感到写作是很摧毁人的健康的事。写作时,我吸的烟比平常多三倍。有时几乎是一支接一支地吸。我想的我的肺早已被烟熏黑了吧?尼古丁的作用,只有尼古丁的作用,才能使我潜下心思,精神完全进入到我的小说之中……
老杜给我派的责编叫萧晓红——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一位女研究生做我的责编,让我觉得怪委屈了人家的。她出差到北京时,找过我一次,随和得要命,说话总是那么娓娓的。一言以蔽之,是位静若处子的女性,身上绝少现代派色彩。思想观念、文学观念也并不很先锋。她不喜欢侃,我没时间侃。所以我们总是互相礼礼貌貌的。我讨厌能侃的编辑。讨厌一切能侃的人——不论男人或女人。倘若哪一位小说家摊上位责编是侃姐儿,那可就倒了霉了。侃、麻将、酒——这三方面使中国的许多男人和女人显得俗不可耐。而现实似乎继续一批批大量地滋生着这些个男女。他们在城市、乡镇,乃至乡村,如同蟑螂迅速繁殖。有了一个几个,不久便有了一群几群。他们就最最无聊的话题侃得热火朝天。他们传染赌博之风。他们今天撮一顿明天又撮一顿,你不知他们究竟是在吃的谁们。他们仿佛是一类职业的侃爷、赌徒、食客,他们真是令人厌恶透了!
《羊城晚报》招待所的早餐很不错——米粥、咸菜、烤小饼。由于胃病,十几年来,粥和咸菜成了我每天主要的摄食内容。餐厅的卫生也令人满意得无可挑剔。只是早餐开得太早——七点半,而我一进入写作状态,同时便受习惯性失眠之苦,七点半常常起不来。并且,我已早就没有了戴手表的习惯。进入写作状态的我,亦便同时没有了时间概念……午餐我在家里也常常是对付或根本不吃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每天更需要的仿佛不是吃饭而是睡觉。我去小店买回了几袋方便面、面包、榨菜,于是索性完全自由,连午饭和晚饭也很少到餐厅去吃了。
老杜和晓红常来看我,带来他们各自那份儿真挚的关心。对于吃饭问题,他们是很看重的,批评往往便不客气。相声里说“卫生”便是为了活着。我承认我的写作习惯很不“卫生”。他们下午四五点来的时候多,目的显然是为陪我像像样样地吃一顿晚饭。倘他们不来,我则往往一整天不下七层楼。
八天的时间又写完了一稿,比我预计的时间提前两天。我未即交出,我说要放两天,松弛一下,再润色一番。老杜和晓红当然是完全赞同的。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有暇看电视了。当地电视台的节目,大多是流行歌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