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2)(14 / 24)
演唱会。男星女星,所唱大抵港味十足。甚至可以说彻底港味。最让人受不了,就是每唱完一首,照例的那声“谢谢”。男人捏着话筒,长吟短叹地唱些卿卿我我的词句,使我联想到旧戏剧舞台上患了单相思的自作多情的娇气书生,使我感到别扭,使我对他们产生一种怜悯——我以为那是性的扭曲的结果。那如同男人拿腔捏调地装年轻的母亲,把听众当成摇篮里的孩子。不是摇篮曲,你听了也犯困。我想听苍凉遒劲之歌,比如《西北风》,始终未听到。也许广州的男星女星,是唱不来这样的歌吧?我觉得广州的女人,太在意使自己像一个女人了。我觉得广州的男人,大概是顶顶少男人气质的男人。阴不盛而阳衰——悲也夫,广州人!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理了一次发。那是一家个体小理发铺。我迈入后,女理发员操着广州腔问我——剪发?
我说——剪发。我以为广州人就是把理发说成剪发的,便也那么回答。入乡随俗呗。她始终用剪子剪,挺认真,好像老太婆用剪子修剪毛了边的毯子。我很纳闷儿她怎么不用推子啊,可又不好意思问。她剪她的,我闭目养神。等吹完风,我往镜子里一瞧,头发原先多长,似乎还是多长嘛!再瞧地上,也不见多少我的头发楂儿。
我说:“同志,您没怎么给我剪啊!”
她说:“没怎么给你剪?那四十多分钟,我摆弄谁的头来?”
我说:“可您,光用剪子剪了剪啊!”
她说:“剪发剪发,我不用剪子剪,难道还能用推子剪吗?”
“多少钱?”
“七元。”
“七元?”——我以为听错了。
“七元!”——她不高兴地瞪着我。
十几年来,我一向是北京北太平庄小理发店单项快理的常客。从没为自己的脑袋花过七块钱!
怏怏付了钱,走出来,也并未体验到以往理过发后那种凉爽的感觉。抹发腊吹了风的头发,似乎老太婆刷了几层糨糊未干的“袼褙”,觉得不透气儿,觉得严罩在头上,越发的热了。
我又返回去,请求道:“同志,还是给我动推子理理吧!”
“好,那就给你理!”
她和她的同行们交换着使我怪难堪的眼神儿。
这番她给我理得很短——满地纷纷落下我的头发楂儿。
理毕,她问:“满意了吧?”
我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