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11 / 16)
。几盏雄黄烈酒,一杯浇向黎民苍生,一杯浇向楚国大地,一杯浇向汨罗涛声。先生,你长发飘飘、楚楚衣冠置身于无边的旷野,满怀悲愤之情向苍天与大地发出响亮的疑问——九十九个疑问,问天问地问鬼神。你正气如长虹,烁通万里,贯穿古今。
屈平诗
宋·司马光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旧乡。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曾经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已经远去,那个韧芳载佩、行吟泽畔的身影又去了哪里?虎踞龙盘也好,老木寒云也罢,繁荣与鼎盛是中华民族亘古的常青,厚重与苍凉也只是历史长河里的过程。就让峥嵘的岁月拂掠苍茫的大地,让磅礴的河山呼应屈子那惊心动魄的抒情。在这传统的端阳佳节,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用陈酒佳酿祭奠先生遗世的忠魂。那一束束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点亮了一个伟大民族前进、壮大的道路。
撑一支竹篙,独上兰舟,在烟水的苍茫里看世事万象。远处是平静的水面,身后是觉醒的浪涛。生命如同江水一样地流淌,失落的只是奔腾的风景,而留下的却是文明的印记。
许多年后,在艾草噙香的山野,龙舟停泊的河岸,可还有一只展翅的青鸟,带着不死的魂魄,穿过汨罗江风,穿过岁月繁华,让悲壮与苍凉舞尽青山的颜色、舞尽明月的光芒。
魂兮归来,曾经金戈铁马的疆场杳然于时光深处,连同当年帝王的霸业也烟消云散。登高望远,落日楼头,就让跳跃的江风将历史的伤痕抚平,将沧桑的过往抛掷,只余下壮志胸怀,万古河山。
5.月明中秋
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文化,开始被清秋的蛩声唤醒。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华的今日。
月夜忆舍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