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北望故土(12 / 21)
去了一下,回来告诉杜月笙:“是一名邮差。”
杜月笙令陆京士下楼,一边皱眉道:“一般邮差都在中午以前送信,怎么傍晚还有人来?”
胡蝶笑道:“可能是邮差知道杜先生的习惯,特意在傍晚才来。”
“这不是上海,邮局不会这么客气。”
“杜先生的名字不管在哪里都是金字招牌,这里虽不是上海,依我看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上海。”
俩人正打趣,陆京士上来了,递给杜月笙三封请帖。一帖给他本人,另两帖分别是给胡蝶和张素贞的。
请帖上说得很明白。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佳荷公司将斥巨资拍爱国主义教育片《向八百孤军献旗》。开机前特向从大陆过来的知名人士征求意见,定于1938年传统中秋之夜在半山区陈公馆举办团圆舞会,敬请莅临,下面的署名一律写上佳荷公司董事长陈百威。
杜月笙把胡蝶与张素贞的请贴都给了胡蝶,拿着自己的一份发呆。
陆京士问道:“杜先生,你不想去吗?”
杜月笙问道:“送帖的人呢?”
“走了。”
杜月笙叹道:“这事叫我为难,去不是,不去也不是。”
“这是为什么?”胡蝶收好两份请帖问道。
“就目前的处境,我不宜抛头露面。俗话说树大招风,我杜某人本无多大本事。但早已虚名在外,在公众场所一露面的话,香港黑白两道都会注意我,不利我门在这里立足发展。”
“那就辞掉好了。”陆京士说。
杜月笙摇摇头:“也不行。陈百威在香港黑白两道也是位举足轻重的红人,他既然知道我已经来到香港,诚心请我,若不买帐将来势必向我们发难。有史以来,青洪两帮是不同的两个帮系,但从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目前我们需要在这里立足,就不能树敌太多。”
沉默片刻,胡蝶忍不住问道:“杜先生,你说,我和素贞该不该去?”
“当然要去。”杜月笙说:“从某种意义讲,这算是一件爱国义举。我走南闯北见识的人很多,像陈百威这样有头脑的还是小数,光凭他策划的这一项活动就可看出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你能加盟他的电影公司,可在抗日战争这段时间名利双收。”
“那么你呢,去还是不去?”
杜月笙苦着脸:“自从闯荡江湖以来,我也是第一次被人难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