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坏人·好人(10 / 18)
传来铃铛声,一群大象出现了,它是去河边接人的。
“和安乐”的地盘离金雄这里还有六七里,也是一些建在山脚下的木屋群,鼎盛时期——也就是日本人未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驻扎在这里“和安乐”成员由许成名负责专管收购、押运烟土。由于销量大,遍及世界各地,通常情况木屋里只有傅灵华及部分手下。战争打响后,由于泰国和日本签订了友好条约,这里成了理所当然的安全地带,一时间热闹起来。
穿过一片森林,沿着一条熟悉的小路一个钟头来到驻地,当陈百威透过树林看到木屋,那边便传来了欢呼声。
所有的人都站在屋外,手里拿着盆、锅,竹筒甚至饭碗在敲打。
窘迫了很长一段时间,陈百威见到这种场面,一下子又感到自己是一个堂主了,心中恢复了泯熄已久的自信与雄心。
自夜,他不顾路途疲倦,主持了堂口的首领会议,研究今后的工作任务。“现在国难当头,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尽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各位也许还不清楚,我亲自经历过了,日本人的凶残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陈百威接着把这段时间在香港的所见所闻以及黄小妮、张桂秀、黄丑莲的遭遇向众人说了一遍,激起了各位的愤怒和仇恨。
“堂主来了就好了,”许成名深有感触道,“现在全世界都在打仗,生意也不能做,弟兄们无聊得去原始部落冒险。堂主有什么吩咐我们一定听从,更何况是爱国义举。”
几位首领表了态,最后问题总归到如何支援国内抗日的具体事项上,各人意见不一。
陈百威说:“我原打算在泰国发动华侨捐款,金雄说,鉴于泰国与日本的关系,这事是应该注意的,各位再想想,还有没有比这好的办法。”
沉默片刻,邓大清干咳一声说道:“在清迈的这段时间,我学会了泰国文字,并坚持每天读报,最近我从《曼谷日报》中看到与国内战争有关系的连续报道,说是中国方面有一支十万人的‘远征军’进入到缅甸与日军作战。不知堂主在国内听到了没有。”
陈百威望着文贵。
文贵点头道:“我听说过,香港的各家报纸都发了消息,这支远征军的司令官叫杜聿明。”
“正是他。”邓大清答道。
许成名不解地问道:“中国国内都在吃紧怎么还有多余的十万人调去缅甸?”
邓大清解释道:“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