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说清田新官三把火 论星变名士一封疏(4 / 10)
同救火,他们反倒认为现在是国泰民安,既无外患又无内忧的大好光景呢。”
“这就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王国光插话说,“前几年财政改革绩效显着,太仓里现存了几百万两银子。但是,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眼下正是在进退之间,是在节骨眼儿上,这局势类同救火。”
王崇古附和道:“幸亏皇上英姿天纵,看得清情势,所以一再慰留首辅。”
张居正非常感激两位政友的理解与支援,他再次把搁在案台上的旨匣瞟了一眼,动情地说:“吴中行本子中所言之事,也并非全是妄语。不谷离乡十九年,就再也没见过家父。老人家一旦谢世,作为人子,我的确应该即刻奔丧,凭棺一恸,再为他守墓三年。但皇上不让我离开京城,一边是忠,一边是孝。作为人臣,我不能不忠,作为人子,我不能不孝?这么多天来,我一直为这两个字苦恼,一时抉择不下。翰林院的那帮词臣,以为我贪恋禄位,真是可笑之极。”
王国光说:“叔大兄,平心而论,为天下计,你的确不能离开京城。”
“汝观兄,众口铄金啊!”张居正痛苦地摇摇头,道,“不谷想好了,准备再次上疏乞皇上开恩,准我回江陵守制。”
“写则可写,但依咱之陋见,皇上决不会同意。学甫兄,你说呢?”
王崇古正愣瞧着窗外的槐树出神,见王国光问他,连忙回道:“汝观兄所言极是,首辅,家严既已弃养,心中存孝即可,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尽忠。”
张居正长叹一声,说道:“如果宦海中人,都像你俩这样通达,我张居正怎会被逼到如此难堪的地步。”
王崇古见首辅被夺情事弄得神情沮丧,情知再说下去只会徒增烦恼,便掉了个话题说:“叔大兄,咱邀汝观兄今日来拜谒,为的是清丈田亩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汝观兄已讲得详细。咱俩议过,这件事开展起来,必定阻力很大,依不谷之见,得用一点雷霆手段。”
“用何雷霆手段?”张居正问。
“听汝观兄所言,首辅的意思是先在山东开始?”
“是,”张居正点点头,“杨本庵决心甚大,在他那里先行一步,试试风头。”
“肯定推进很难,不谷拟从部衙中抽调一名侍郎前往督阵,不知首辅意下如何?”
“很好,派去的人,一定要勇于任事。”
“这个请首辅放心。”王崇古仍如在帐幕中议论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