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粮道街密议签拘票 宝通寺深夜逮狂人(7 / 11)
名的巨刹,禅院后山的七层洪山砖塔,亦成为一方名胜。大凡来武昌城游览的人,第一站必定会到蛇山上登临黄鹤楼,俯瞰拍天而去的万里长江和城中烟雨楼台十万人家,接下来就会到洪山宝通禅寺烧香礼佛,尔后沿寺后盘磴古道,登临洪山宝塔,凭栏骋目,看芰荷满地田陌纵横的江南胜景。
距宝通禅寺约有半里之遥的半坡上,有一处石墙围砌的大宅院,俗称半山堂。原是省城中一个大绸缎商的别墅。两年前,这位绸缎商附庸风雅,把这座大别墅捐出来改建为洪山书院。从此,这座禅钟悠扬的小洪山,又成了莘莘学子聚居之地。洪山书院因临近省城,加之环境清幽,一俟建立,便招募到许多学生。上个月,书院山长因请到名满天下的何心隐前来主讲,洪山书院更是声名大噪,本来只可容纳二百多名学士的书院,一下子涌来六百多人。何心隐有一个观点,认为士未必高贵,农工商贾并不低下,人人都应是自己的主人,都应能成为圣人。“凡人皆可成圣”虽假借于神宗六组的“凡人皆可成佛”,但对于社会底层庶民,似乎更有吸引力。因此,他每到一处讲学,必定有大批的庶民子弟闻风归附。
且说这天晚上,河汉横陈月华如水,尽管洪山书院里头还是人声嘈杂灯火通明。可是与之毗邻的宝通禅寺,却是大门紧闭寂静无声,惟有方丈室里还有一盏孤灯荧荧茕照,灯下坐了两个人,一个是庙里住持无可禅师,一个便是洪山书院的主讲何心隐。
六年前何心隐在北京天寿山见到张居正时,曾向他介绍过无可禅师的来历。无可出家之前名叫初幼嘉,是张居正的总角之交。嘉靖二十六年与张居正一起去北京参加会试,张居正金榜题名,初幼嘉与何心隐却怆然落第。从此,三个人天各一方,初幼嘉下第的第二年就剃度出家。十几年后,便成了临济宗的传人,禅门里人人敬重的高僧大德。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本已破落的宝通禅寺终又变成了宏丽的丛林巨刹。这么多年来,他与张居正早就失掉联系,但与何心隐还常有过从。张居正从何心隐嘴中打听到初幼嘉的下落后,也曾托人带信给他,意在恢复联络。当年的初幼嘉——如今的无可禅师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还是不要互通资讯为好。当年,他已通过何心隐带了一首偈诗给他,该说的“玄机”都已说了,何必还要破除佛戒重续尘缘呢?这次听说张居正回乡葬父,有可能要召他一见。以张居正现在的显赫身份,与他相见,无异于请来了一位活菩萨,宝通禅寺亦可借此沾光,使临济宗再次名重天下。但无可禅师一向把与官府结交视为“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