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给事中密访杀降事 大宰揆情动老天官(8 / 9)
,可是总也找不到机会。这一下他们从苏舜卿身上找到了缺口。须知北宋吏治极严,私卖作废文纸得来的钱只能充公,若用来私人打牙祭,便是触犯国法。反对派的骨干人物御史大夫王拱辰、刘元瑜等立刻给宋仁宗上本弹奏此事,请求严惩。仁宗皇帝架不住反对派的轮番劾奏,加之对苏舜卿狂放的文人习气一直心怀不满。于是下令将苏舜卿撤职投入诏狱,枷掠严讯。过了两个月结案,判苏舜卿监守自盗,减死一等科刑,被贬到苏州为民,永不许再回京城。参加那次宴会的十几位名士几乎全都是改革派,也全部被贬出京,就连杜衍、范仲淹和富弼三人也受到株连,降职外调。一时间,守旧派卷土重来弹冠相庆,用他们的话说,改革派被‘一网打尽,京城中名士一时俱空’!就这么一件小事,使杜衍、范仲淹、富弼三人领导的改革毁于一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汝观啊,历史的教训我们不可不汲取。”
张居正讲述的这一则历史故事,在王国光心中引起了震撼。他问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不是这时候写下的?”
“是的,《岳阳楼记》开篇第一句话‘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记述的就是这件事。一场改革失败,倒是留下了两篇好文章,一篇是方才讲到的《岳阳楼记》,另一篇是客死苏州的苏舜卿写的《沧浪亭记》,本都是柄国大臣,最后沦落为一介文士,岂不悲哉!”
“因小失大,可见官场残酷。”
“这就是我决心揭露辽东大捷一事真相的缘由,”张居正到此时才亮出底牌,“一连六年的改革,我们得罪了多少势豪大户?这些人无时不在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辽东大捷这样大的事,终究要露馅,你想想,纸怎么能包住火呢?与其让他们揪住这件事把我们一窝端,倒不如我们自己纠正,不给反对者以任何可乘之机。”
听了这一番剖析,王国光终于明白了张居正的良苦用心。他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冒失顶撞而懊悔,讪讪一笑言道:“叔大兄,听你这一说,咱倒是想通了。但是,处理这件事,牵涉的人太多。咱还要提醒你,千万不要治好一只眼睛,又戳瞎一只眼睛。”
张居正点点头,他为王国光的态度转变而高兴,处理辽东大捷一案,是要处分人的,如果吏部尚书不配合,则简直无法进行。他为老朋友的深明大义而感动,于是开玩笑说:“我今天来已是作了准备,要让你这只山西骡子踢几脚。”
“你放心,该踢的时候,咱绝不留情。”
“你踢不着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