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6 / 22)
厉地问他将来打算怎样?是否从此不再上学了?他只说现在完全是一种作事补助学费的意思。这里比校内许多工作省事,而且挣钱多。不料麻醉人的享乐日子过惯了,他便走上了投机商人的路子,有时竟旷课远去,到缅甸去经营贸易。他对求知的欲望也不强。对学问的目的及需求,也茫然的很。校中除了打球之外,也没有他得意的事。开学之初,他的功课便已是一塌糊涂,英文尤其坏,冯新衔还有一门社会科学与他同班,便追着他要给他补习。他却和冯新衔说:“不用补了。补也白补。念完四年毕了业,能够挣多少钱一月?现在教授们收入还及不上一个汽车夫。你再跟他们学能学到多少?”冯新衔听了气得想打他。他又说:“运输贸易是个新兴事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什么事不能做?”冯新衔便由他去了。后来大家听说他弄得很不错,自己有点钱,有些辆车,并且常川住在仰光,有事才坐飞机走上一趟。又弄了个公务员的名义。学校里的朋友本来还很惦记他。金先生说这又是关乎性情的事。说他是个心思浮浅,思想不能出奇,只会模仿不会创造,并且不能刻苦。这好像很成功的局面完全是环境趋势所造成。同时是个没有根基的幻像。而且以他不能创业的缺点来说,想他能成功地守业也不大可能。所以常说给别的意志不坚强的学生们听,劝大家别为外面繁华景象所欺,误了自己脚跟下大事。他说:“做事要挑阻力大的路走。事业大小,便几乎以做起来时之难易来分。同时人要抵抗引诱。而引诱是永远付不出抵抗引诱那么大的酬劳的。宋捷军顺从了引诱,你们已经看见的酬劳是如此。你们试试抵抗引诱看!也许那时才懂的什么是真值得追求的。如今缅甸公路上遍地黄金。俯拾即是。这太容易了。倒是不肯弯这一下腰的,难能可贵。”现在寒假快到完结的时候。已近旧年了,谁也不理会这个半途思凡的和尚了。三个月在用功,与三个月的改行,其中差别有多大呢!“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天晚上大家在这有说书的茶馆中正谈的好。忽然余孟勤向外一看,冯新衔正走过来。余孟勤现在主编当地中央日报学术副刊。在这上面按期发表冯新衔的一种分段的闲笔,形容学校中生活的,顺便介绍许多在大学中的功课性质。他正要找冯新衔给他正月份稿费,却一天未找到他。于是就喊他进来,没想到冯新衔身边一个人也跟了来,并且向他们招呼,原来是宋捷军,只因为神气装束全改变得太多了,竟一时未看出来。一群老朋友见了面,总是很高兴的。一阵招呼,拉手中,蔡仲勉、薛令超两个人悄悄地起身走了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