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1 / 23)
大学中的专门课程,多半是从第二年起才开始。很多学生在二年级时才弄清楚他自己是学什么的。也因此很多心力不够强的学生,在二年级一开始时,一下子应付不了这纷至沓来的陌生功课而失败。那些能够支持的,也不免慌乱上一两个月才找出头绪来,才寻到新的读书方法。直要到这新读书方法,及新的对学问的认识寻到后,才能看出这门功课前程上的大概,性质上的特点。也才有新的恐惧及决心,也才有新的把握与兴趣。这样来日的成就如何,自己也可以揣摩个差不多了。
当然应付这新心境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一年级时便开始接触本科专门功课,及接近本系的高年级同学。但是这个办法很难在那么年轻爱玩的学生心上得到信赖,通常,在困难未发生之前总是想不到它来临时候的滋味的。
爱情也往往是随了第二年级的开学以俱来的。一年级的男女同学是依了在中学时的习惯,男孩子找男孩子玩,女孩子找女孩子玩。二年级的时候,挟了那个生疏的书本同笔记本子,匆匆地在校园中走来走去的时候,正像他们才发现了自己是大学生那样,也战栗地发现了自己已经是个成长的男子,或是懂得别人暗暗注视和私议的大姑娘了。
一个学生若是不被上面的话所说中,那么,他很可能,一下子为了事前过分的紧张情绪所驱使,在接受他二年级新功课时跳过了感觉生疏的那一个阶段,便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此后三年之中,走了一条直路,直到那凄凉的毕业日来到。有时竟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付课业以外的事。他也很可能如春寒所冻杀的小草一样,在刚一发现自己是个青春期的青年时,因为不能习惯这种心理,便早早地把才发芽的情思埋葬了。也许直要到许多年后才又为一个春雷惊醒。那时便像在暗室中发芽的惨白的小叶子,又孱弱,又可笑。
伍宝笙和史宣文来往的信里常常提到做了二年级学生的蔺燕梅。史宣文总是说:像伍宝笙那种乐观、单纯的生活态度是她性格所造成。但是蔺燕梅的思虑大多,这便与伍宝笙当年不一样。她又学的是文学,也不该走一个学自然科学的人所走的路子。依照她那种研究心理的人的看法。蔺燕梅生活的各方面,外表的活动,与内心的活动,需要好好的照料。这方面的发展或者竟比功课还重要。
“为什么你不告诉我一些她近来思想上的活动呢?”蔺燕梅升入了二年级后在第一学期过了一半的时候,这天伍宝笙又收到了史宣文一封信。信中又问及蔺燕梅的近况。她这样不耐地问:“这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