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1(1 / 5)
若是让海伦说搬到伦敦之后,最让她幸福的几件事,除了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外,就是能够随心所欲的弹琴了。
在维也纳的时候,由于周围太多的钢琴大师,海伦总是必须小心翼翼的把自己弹奏的曲目维持在这个年代的范围之内,不敢有半点超出。即使是在家中,海伦也不敢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弹琴。
万一她的妈妈告诉老师,“海伦昨天弹了很棒的一支曲子。”
然后她的老师让她再给演奏一遍,或者是找她要谱子那该怎么办?就算是她咬牙不肯将谱子给别人,但是以贝多芬的水平,你给他弹奏一遍,你觉得他会默写不出谱子来吗?
剽窃是种很恶劣的行径,如果因为自己穿越而随意的抄袭别的伟大音乐家或者作家的作品,哪怕不是据为己有,也是非常恶劣的行径,海伦觉得这甚至和谋杀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谋杀还恶心。
很多音乐家和作家,都是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尤其是对于音乐家而言,他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写出一份乐谱,在这个没有版权的年代,他们所得到的不过就是在交稿时出版商给的几个金币。因此很多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过的都是非常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们只能靠抄写乐谱和教学生来维持基本的生计。若是他们能够出名,那么他们的生活就会大大改观,因为不但约稿的人会变多,稿酬也会好很多,最重要的是会有很多达官贵人来赞助。
因此对于这些音乐家们来说,一首经典之作是多么的重要啊,这甚至可能成为他们活命的可能。若是因为自己的抄袭,而让他们的生活走上绝路,这是多么恶毒的一件事啊。不要说什么,那些大师没了这一首,还能写出其它的,这简直是最拙劣的狡辩,是彻彻底底的强盗逻辑。
每一首经典之作的诞生,都是那样的可遇而不可求,不是随随便便能够被取代的。你能够想象没有《悲惨世界》的雨果,没有《战争与和平》的托尔斯泰,没有《革命》的肖邦,没有《匈牙利狂想曲》的李斯特吗?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虚荣心就要谋杀掉别人生存的资本和荣誉,没有什么是比这更让人恶心和厌恶的了。
因此,在维也纳的时候,海伦从来不在家中弹奏后人创作出来的曲子,即使她想的抓心挠肝了,也只是趁着妈妈出门的时候弹弹,或者是用手指在桌子上弹奏以过过干瘾。
对于那些在钢琴练习的时候实在是非常非常需要的东西,比方说那本伟大的《名手之道》,海伦则通过给克莱门蒂写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