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1(2 / 5)
,并出大价钱向他约稿,请求他“写一本包含轮指、颤音、三连音、五连音、三度、六度、八度和分解八度进行、快速音阶琶音经过句、密集音型的分解和弦和快速节奏等技术训练的练习册”。此外,海伦还会跑到师兄身旁,各种旁敲侧击,各种提议和建议,总算是让他写出来了好几本针对各种训练目的的练习曲集。
虽然这些练习曲和未来大名鼎鼎的那些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即使是这样海伦也感动的都要哭了。 练习曲是很讨厌,但对于钢琴学生来说,没有练习曲的人生更讨厌啊,因为那样即使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无法对那些不足进行精确有效的改进。海伦虽然脑子里知道该怎么弹,但是钢琴的很多东西都是依赖身体记忆的,无论是手部的力量、灵活性,还有触键时的感觉,都是需要通过无数遍的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才能够流畅的表现出来的,总不是脑子里记得怎么弹,就一定能够弹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不是句玩笑话。
至于《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集》《肖邦练习曲》和更简单的《哈农》和《什密特》则麻烦很多。对于前两个,海伦还能继续撺掇着老师和师兄继续写出更加具有难度的练习曲来,虽然还是不如,但也勉强够用。但是对于《哈农》和《什密特》海伦就没有办法了,这两个实在是太简单,稍微弄个相似的出来,以后估计就没哈农和什密特什么事了。但是人家哈农最出名的,就是这个《哈农钢琴练指法》,这是多少钢琴学徒的入门教材啊。海伦觉得,靠着这本指法练习,哈农在钢琴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贝多芬是同样有名的。海伦甚至是在家都不敢练《哈农》,因为这两个太简单了,稍微懂点音乐的人,只要听过就能把其默写出来。
不过,搬到伦敦之后,海伦就完全放开了,她想弹什么曲子就弹什么曲子,李斯特和肖邦轮番着来都没有问题。
海伦敢于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是她有一个专门的用于练习的琴房了,隔音什么的都很好,也不需要招待客人,房间里除了两架钢琴和其它一些乐器外,就是一些摆满琴谱的书柜和一张写字台了——有时候灵感来了,她也会写一些曲子,无论怎么说,海伦也是跟着贝多芬学习过好几年的。
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海伦的爸爸不爱听音乐,哪怕是一年听不到个音乐响声,他都没什么感觉。不像是海伦的妈妈,每天晚上都会要求海伦给她演奏上两个小时。
若是家里偶尔来了一两位客人,听到了海伦弹琴,他们通常也只会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