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3 / 6)
是很愿意,可以不用偷偷摸摸的读书,不过张英要是像要求廷瓒,廷玉那样来要求自己,那可真要了她的命了。”
姚氏一直不着急对女儿开始正规的闺阁教育。一来,女儿本身很有眼色,不是个骄纵的,言传身教,看在眼里,行规矩步,没有大错。二来,她两个儿子自从上学受教,在他们父亲的要求下,不曾一日偷闲,廷珑女孩儿家,又不需蟾宫折桂,顶梁立户,何苦受那个罪。
不过老爷发话,还是要遵从,读些书也好,收敛收敛心性,想到这唤芍药到书房找几本廷玉小时候读的蒙学,芍药便拣了几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拿过来。姚氏挑了本《百家姓》,料理完家事,就在炕几上带女儿认字。
廷珑看第一行就是赵钱孙李,知道与后世无异,放下心来,自打在外祖家里看到一本大夏宪书,发现这里不是她已知的任何朝代,她就开始着意留心家人说话,没事的时候就偷偷的翻些书籍,寻找蛛丝马迹。廷珑综合了已知的信息,发现这里宋朝以前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完全一致,但宋朝以后随之而来本该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则完全消失了——原因似乎跟一个赵姓的皇族后裔有些关系,那个人本不具备继承大统的血缘资格,却奇迹般的篡位成功,之后是励精图治,厉兵秣马的五十年,史称“宋室中兴”。他在位时发生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在廷珑来看是没等元朝发展壮大,便引兵北上,将蒙古人赶到了顿河以西;第二件事是颁布法令严禁女子缠足。还有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他做的,就是很多古代书籍和她后世看到的不太一样,有大量被删减增补的地方,说实话,廷珑读了发现这种思想更接近于现代人的观点,不过只限于政治、经济方面,对女人的家庭地位却没有任何帮助。
如今见这百家姓和后世无异,前面的她大概都可以背出来,怕学的太快,惹人注意,就做出样子来慢慢认,总得好一会儿工夫才捋清笔顺,艰艰难难的用毛笔画在纸上——真的是画,她原先在软笔书法上没有下过功夫,觉得这散粉刷子实在是无处使力,进度反倒与幼儿习字无异。
姚氏手把着手教了半下午,午觉也没睡,勉强写熟了两行字,留下满纸的鬼画符。于是定下成例,每天认两行,共计16个字,一个字描一篇大字出来,又吩咐了采买上人去买几本簪花体的蒙学帖子来。
等晚间张英回家,先问了廷玉功课,姚氏就将廷珑下午写的大字取出来道:“老爷看珑儿这样启蒙可还使得?”张英接过鬼画符,摸着廷珑发顶,眼含期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