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4 / 6)
频频点头,倒比小儿子能策论了还要高兴两分似的。廷珑看见张英虎视眈眈,仿若不怀好意,身上汗毛都竖了起来。决意明天一早就要把今天学的字忘掉一半。
运笔虽然难,写的多了,也就成了手指的延续。
姚氏每日处理家事前,教她认字,圈好描红,之后就让她自己去一边练熟,等到歇了午觉,考察了再教新字。慢慢的,认完了《百家姓》,又添上《三字经》,《千字文》,字写的也有了两分簪花体的影子。张英看了,不许再练,捡了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拓本给她临摹,只说:“一开始就走了偏门,往后就写不出大家气象了。”
入夏的时候,何氏产下一个七斤多的男丁,母子平安。
张英提笔写下若淳两个字,给长子嫡孙命名,又写了书信给何家报喜。
百日的时候,正在家里摆酒,就有内相打伞鸣锣前来宣旨,张英一家忙摆了香案接旨。圣上嘉勉张英“敬慎勤勉,颇有古大臣遗风”,在西安门内赐了宅邸。张英率全家接了御旨,叩谢天恩,内相就要告辞,张英款留不住,亲自送出门去。
姚氏认定孙儿是有福气的有造化的,乳名就叫了天赐。
张英第二日一大早入禁中谢了恩,由内务府掌事宫人带着去交接西安门内的宅子。
只见那宅子是个四进的院子,比现今孟端胡同的老宅还大一进。门口上马石处放着泰山石敢当,进了广亮大门,绕过清水脊嵌福寿影壁,先是一进仆人住的倒座窄院房,进了二门是一进客宅,再往后,过了垂花门就是一溜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进了堂屋,八仙桌两侧各一张黄花梨木的扶手椅,墙上挂着四幅中堂画。三面通的堂屋右边是书房,内中书案、画案、琴桌、供案俱全;左边一间是卧房,里面盘着炕,靠墙角放着火盆架,别无其他。
又沿着抄手游廊去两边厢房看,格局与正房一般。及至后罩房,一排八间的格式,也尽够用了。张英验过宅中摆设与内务府上档没有差错,按例谢了几位宫人,领路的掌事宫人就笑道:“这进宅子原是太子太傅荣阁老的旧居,荣阁老是开国功臣,历经两朝,荣宠不断,想是这宅子的风水好,张大人如今住进来,封侯拜相也指日可待呀!杂家到时候还要来讨杯水酒喝。”
张英道了谢,亲自送到门首,看着上了轿,才带着家人回了孟端胡同。
回到家里把格局说给姚氏听,又把新宅里内务府上了档子的器具明细交给姚氏保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