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五)(1 / 4)
35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贾迩冶又出新花样了,北平出现了两个新生事物,一个叫“长城工业”,另一个叫“燕京大学”。“长城工业”已经在开发矿山,一个叫“宣化铁矿”,另一个叫“开滦煤矿”。还有一些地方也在开矿,那些地方开采的是天然硝石。河北的天然硝石蕴藏量在全中国位居第二,排在第一的是新疆的鄯善小草湖。
燕京大学分两个学院,一个叫文学院,还有一个叫工学院。文学院设在国子监,与孔庙是邻居。工学院设在北中书省,就在钟楼西面的马路对面。文学院已经招到六名大学生,先生比学生要多出许多。工学院现在只有先生,学生一个都没招到,但是先生们很忙。这些先生是过年后不久贾迩冶亲自到建康去抢来的,对此吴公公至今还恨的咬牙切齿。
刚过完年的时候,贾迩冶和古丽带着警卫一团一营回了一趟江南,对此郑芙十分理解和体谅。秦文、习荏和郑蓉需要安抚,古丽需要看望自己生的孩子,这是郑芙的理解。可是此行并非仅仅是探亲那么简单。
贾迩冶回北平的时候将吴公公为筹建科技大学而成立的一个个教学研究小组都抽调一半人马带到北平,有些人少的小组连锅端了。在建康城的七天时间,贾迩冶两次到吴公公官邸串门,但是压根就没有提挖墙角的事情,而是大谈特谈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探讨如何建立竞争机制,至于建立竞争机制的必要性是两人的共识。另一个问题是搞工业包括军工工业究竟是搞国有还是搞私有。两人讨论来讨论去也拿不定主意,但是有一点明确了,古代的手工业军工都是国有的,至少是历朝历代都是竭力垄断的。最后两人都认为现在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干着,否则想搞的工业会胎死于没有原始积累。但是竞争机制也必须建立,否则会固步自封,失去创新的动力。
后来吴公公在《华夏半月刊》上见到北平成立长城工业和燕京大学的报道,三人领导小组开了一个会,随后建康城出现了“长江工业”和“金陵大学”两块招牌。实际上贾迩冶已经对秦文说过这事,如果吴公公提出搞这些东东,一定要全力支持。贾迩冶希望形成南北竞争机制,互相促进发展。将来还要在西北、西南、东南建立产学研集团。一个国家政治上必须大一统,但是产学研必须竞争,思想界必须百家争鸣,否则还会走进封建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循环。
留梦炎对大学和大学生这些名词很有意见,“呃,贾都督,为什么叫大学生?以前在国子监做学问都是叫太学生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