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邹衍吹律五德终始(3 / 3)
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
秦国在政治上是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而徐福却是邹衍大九州学说,所提出的海洋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虽然徐福这个实践者看上去,好似远远赶不上秦国的改朝换代,当时他做的这个事情的意义,却更加的不可限量。
在上古之人眼中,海洋是天池之水,是一个充满黑暗恐怖的地方。在古人眼里,海是天的尽头,是人生的尽头,是家国的尽头。孔子栖惶一生,本想在鲁国实现他的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鲁国君主的重用,于是他登山望海,不禁长叹道:“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邹衍的世界观或海洋观,体现了天外有天,海外有海的推想。古代宇宙论中,【盖天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浑天说】则认为海洋不仅载着地,同时也撑着天。盖天说出自内陆,浑天说源于海洋;而邹衍的【大九州】却另辟蹊径,创立了以海洋观为基础的大九州观。
东海是华夏海洋文明的发祥地,有点像地中海的爱琴海,伸向大海之中的山东半岛,是中原文明少见的一抹蓝色。邹衍的大九州说虽然是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却也证明齐人此时已经有了很清楚的海洋理论,有着探索海洋的热情。齐人与海的关系非同寻常,前人既然有理论,后人当然会有所实践。
这个实践者也是一个齐人,他就是忽悠秦始皇给他派船队,让他东渡扶桑海中求仙的徐福。齐人徐(徐福),给嬴政说海中有三神山,需要领着童男童女去探海寻找。
阴阳家邹衍对儒家的儒家向内的天下观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大家所处的这个中国,只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罢了,挺身而出成了第一位挑战儒者【中国】概念的海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