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婚姻档案 (1)(18 / 22)
。麦先生因此赢得了街坊的敬重,他那间位置偏僻的店铺也人气渐旺,虽然到店铺里来的一些人与他并无生意上的交集,麦先生都一视同仁,叫小伙计给进店的人沏一碗茶,他过来陪着说几句话,再去做他的生意。人气给麦记瓷器店带来了好口碑,麦先生也被推举做了县城的商会会长。等到工作团来调查时,出于居民们对麦先生的评价,而且县政府也没有察觉出麦记瓷器店有什么不妥,当时掌管家业的麦太太仍旧安安生生做她的瓷器生意。只不过麦太太经营的店铺一改往日的气派,把精品瓷器都收起来,开始经营普通人家用的粗瓷碗盏,生意倒也说得过去。
麦太太这样的妇道人家能抛头露面做生意,也是迫于无奈。因为麦先生突然离家,最后不知所终。麦太太辞退了店里的伙计,自己将店铺接过手,抚养着三个儿子。又平静地过了几年,某年秋天,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的麦太太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扛着猎枪出城,说是打黄羊,却好几天没有回来。麦太太急不过,好心的街坊帮着寻找,只在离县城十几里外的骆驼峰下找到几片碎布和几根骨头。碎布片麦太太认得,是与儿子的衣裳同一个颜色、同样的质地,那几根骨头就没有人能说得上是人骨头还是幼畜的骨头了。但大家都相信,两个年轻人是遭遇了狼群。总而言之,麦太太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就此音讯全无,她只剩下了最小的儿子麦三。
麦家两个儿子的遭遇让县城居民议论了很久。街坊们据此私下里传言,说麦家经商肯定是个幌子,他们干了见不得人的营生,损了阴德,才祸及后人。否则,麦先生为啥在解放前夕要逃跑?他逃到台湾去了也说不定呢!说到“台湾”这个词时,说的人和听的人都紧张地把眼睛翻了翻。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还极不稳定,县广播站的大喇叭里天天叫唤,说要收复宝岛,要防止残余匪军反攻大陆。战争好像一触即发。不必讳言,那个宝岛就是台湾了。不过,平安县城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台湾在哪里,离他们居住的小土院有多远,要坐几天的马车或牛车才可以走到。然而在当时,有关台湾的问题毕竟是敏感事件,是国家大事,某种程度的无知使县城居民感到无比自卑且极不甘心,于是有人去请教了刚成立的县立中学的地理老师。地理老师很热情,他拿出一张刚出版的崭新的中国地图,用粘满粉笔灰的食指往“大公鸡”肚子下点一点:喏,这只鸡蛋就是台湾了。有人想不通,麦先生在县城好好的生意不做,跑到鸡蛋大的弹丸之地去干什么?他必定是特务,要到台湾去邀功,要和麦太太一起里应外合搞策反!最后还是地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