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罗扬的日志:江山风雨谣(4 / 15)
被司马寻心柔弱外表下的坚韧深深地震撼了。他不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承载了多少苦难,才显示出这样的大气磅礴。她的坚韧也给他注入了一种力量,一种使他摆脱自身狭隘和短视的力量——作为男儿,他应该负起某种责任。当然,他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负责。
就这样,眼前这个似乎是从天而降走进罗崇文生活的叫司马寻心的少女,让他滋生了许多心事,这是从前未有过的——即便是当初他得知家里给他定了亲,而他对张家小姐还不甚了解,也没有产生这样浓重的心事。他除了像兄长一样照顾她,使她的伤势尽快恢复,更愿意从内心去接近她、了解她,同时也希望她能够了解自己,让她知道她真正给他带来了一种叫“光明”的东西。或者说,朦胧中她成了他向往的“光明”。
于是,在这段令罗崇文振奋的日子里,在司马寻心悲愤沉郁的歌与诗的余音袅绕之间,他和她开始了促膝长谈。他对她说起他的父母、死在异国他乡的兄长以及西部平安县城和县城里的风土人情,甚至他还提到了县城父母官马县长,但他却避而不谈自己与马县长的外甥女张小姐的婚事。这也是他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懦弱——他还不能完全正视自己的问题。
有一段时期,很多进步青年正在激情澎湃地想要变革、想要寻求解放,罗崇文却依然循规蹈矩,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包括并没有征求他本人意见就给他定了未婚妻这件事。罗崇文的循规蹈矩使得他与这个激进的时代有了相当距离的脱节,以至让他失去了许多与同龄的进步青年为社会做点大事的同等机会,或者说直到很久以后,他因了司马寻心才走到了进步青年的阵营。但毋庸置疑,在那个时代有相当一部分能为社会做点大事的青年都是从反抗包办婚姻开始的,这就注定他和司马寻心之间总该发生点什么。司马寻心的出现,使罗崇文隐约设想了除父亲的安排之外另一种对他而言更有意义的前景,尽管他还没有清楚意识到那前景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尽管他还在听从父亲的训导,时刻准备着回家完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大事。这婚姻大事让罗崇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恼。
平安县马县长的外甥女小名叫梅梅,因为罗、马两家是世交,他们小时候曾经见过面。那是在张小姐的外祖父马老太爷的寿宴上,十二岁的罗崇文跟随父母前往拜寿,比他小三四岁的张小姐也在场,且吃饭的时候与他同桌。他记得非常清楚,张小姐是左手使筷子用餐,也就是俗称的“左撇子”。母亲却连连夸她聪明。谁知道呢?许多人都说“左撇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