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另一种“中国特色”(14 / 15)
侍应女郎、用餐服务员、乐队演奏者,皆前来协助的志愿者。留下的人们,因为物质极大丰富,各个处于一种完全用不着竞争,甚至完全可以不劳而获的生活情境之中,故而关系友好得不能再友好,和谐得不能再和谐,相互彬彬有礼、坦荡无私,人人都成了君子。衣食足而知廉耻;衣食特足特足,于是而悟上善。
优美的音乐旋律响起来了……
善歌者献歌了……
善舞者献舞了……
相声、小品、魔术,一个节目接一个节目,如今的中国,几千人中有十来个身怀表演才艺的,那太正常了!
老父亲老母亲们吃着喝着、看着、笑着,全都幸福得快要化在椅子上了。
蓦然天摇地动……
6. 大逃亡!
“妈……妈……妈……”
在京郊,在“蚁族”们早出晚归的一片“蚁穴”中的一个小小的巢里,在旧的双层铁架床的下床上,仰躺着一名正发烧的青年。他喃喃的一声声地叫妈;漆皮斑驳的床头柜上,笔记本电脑展开,呈现出半屏字……
“儿子,妈来了……妈在你身边……”
粗糙的、结了多处厚茧的手轻抚在他额头。世界上最温暖的手。
青年睁开眼,看到一张最普通也最熟悉的脸俯向着他:那是全世界的儿女在落魄之境最为思念却又最不愿见到的脸。一旦见到,没有不顿时心酸的。
“妈,妈,真的是你吗?你怎么来了?你为什么要来啊!……”
青年竟说出着有些生气的话,想坐起。
母亲的手按住了他的肩,满头白发的,眼中网着血丝的,一脸疲惫的母亲张了张嘴,却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又将手抚在了他额头。
这时青年听到抽泣声,循声望去,见与他恋爱着的姑娘贴墙而立,双手掩面。
他就立刻明白了。
母亲:“儿子,跟妈走。别在北京漂着了,咱回省里找工作吧!全省那么多城市,妈不信你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回省里反而成了废人……”
儿子:“不!绝不!那我的一生就完了,永无出头之日了!”
母亲:“儿子,你究竟想要出的什么头啊!你中学老师推荐你去当中学老师,人家校方表示欢迎,你为什么都不回去谈谈看?……”
儿子:“不!绝不!那小城才六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