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另一种“中国特色”(3 / 15)
其实在中国,老子的真信徒反而不多,倒是登徒子的信徒很多很多,尽管知道登徒子的人同样不多。
那时的国人在关心国家体制方面十之八九持“出世”的态度,但在吃喝玩乐方面百分之百“入世”得不能再“入世”。“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日是与非”遂成普世价值。
而此点是北京人口剧增的原因之一。
北京引领着中国人吃喝玩乐的观念和潮流。
北京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天堂。
这使北京的房价更高了。高到什么地步呢?说出来怪吓人的,不说也罢。
但房价再高,那也不足以吓退从全国四面八方涌往北京的青年!
故那时北京出现了“居车族”。那意味着成千上万一心想要做北京公民的青年们与高房价进行对峙的战术,他们所购皆大小面包车或厢式货车。比之于高房价,这一类车简直便宜到家了。他们的这一战术,使面包车、货车、客车生产厂家大受其益。作为回报,车商们比赛着降价,提供优惠的改装服务及贷款便利。而北京的一处又一处停车场、广场乃至非主要街道,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居车族”所蚕食,最终完全占领。世界上停车场、广场和街道最多的北京,其实是停车最难、广场最徒有其名、可供车辆行驶的街道最少的城市。“居车族”们皆不以他们的车辆为代步工具,而纯粹是为在北京能有一个家才买车的。只要能将买到的车开至预先办妥手续的停车之位,一个个就倍觉幸运谢天谢地了。那过程之不容易,像只有四对乳头的母猪生下的第十二个小猪要吃到奶的情形。于是便有鹰鼻鹞眼的眼观察到了此中商机,倒卖车位的黄牛们应运而生,打击不绝。但买车的钱只不过是买一处一居室的房价的零头,“居车族”的数量就一直有增无减。那时全世界的经济仍疲软着,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什么说得上好的表现。中国之通货膨胀的不争事实已延续多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民因钱不够花而烦恼。某些底层市民居住的小区干脆铲除花圃、绿地,伐倒树木,平整为停车场租给“居车族”们,所得租金平均分配,以缓度日拮据。终究,有品质的生活不是由环境怎样来决定的,而是由钱够不够花来决定的。“居车族”们以车当房,上下班骑自行车。日久天长,不论男女,骑自行车的水平都相当高超。那时,十环以外,早已不见了村庄,不见了田野,一片又一片,满目尽是“居车族”社区。上下班那阵子,铃声响彻十环与二十环之间,骑自行车的身影穿行自如,仿佛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