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1)(4 / 23)
仿佛看到被作践过被摧残过的未成熟的志气的尸骸,狼藉在早已破碎的自尊的下面。我真不知该怎样看待十七岁这个年龄和面前这一个落魄的农村少女。
“嗨,你这孩子呀,出门远行前,究竟怎么想的啊!”
“俺知道你是作家,报上说你心眼挺好……北京只有一个北京电影制片厂,俺寻思,没路可走了,俺得找你……俺就是这么想的……”
急急切切地,她从她的小布包中翻出一份旧报。
“俺读过你的一篇小说……”
“进屋来,坐下,慢慢说——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呢?”
“叔叔,求你千万帮俺找个工作吧!”
“可是,我没有能力帮你找工作啊!再说,你这么弱的身体,能干什么呢?”
“俺什么活儿都能干!俺什么活儿都能干!在家里,俺顶一个壮劳力啊!”
大概在她想来,写小说的人找工作,比大汉帮人推一辆小车上坡容易得多……
“我的确没有门路哇……”
我必须重申这一点。我不得使她对此抱有任何幻想。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茫然的、绝望的眼睛,她的眼睛,定定地盯了我半分钟。既哀且怨的眼神儿,渐渐地渐渐地就在那双眼睛里弥漫——落魄的农村少女身子一软,似会瘫倒。我赶紧扶她,却不承想,分明的,她是要给我跪下……
仿佛一个溺水者向你伸出一只手,而你说:“请原谅……”——那一瞬间,我真希望我是个有权的人,哪怕仅仅有安排一个农村少女在某处不起眼儿的地方工作的权力。哪怕让她擦桌子,扫地,干杂活儿……
“不过我可以给你买火车票,给你路上花的钱……”
“俺绝不回去……”
“你从哪儿来,只能回哪儿去!”
“回去,没个奔头——还不如死了好……”
茫然的、绝望的眼睛,她的眼睛,已不再盯着我。既哀且怨的眼神儿,已彻底笼罩了她那双眼睛。她盯着的是作为装饰品悬挂墙上的一柄蒙古刀。分明的,她的话,也更是对她自己说的。我无法判断,在她的内心里,她的自尊是不是已经被城市扫荡尽净——而我是最后的持帚者……
她的话,使我联想到了《哈姆莱特》里流传了一百多年的那句台词——是生?还是死?
十七岁的,看去因落魄而变得懵里懵懂的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